详情信息


21

2022

-

04

【能力作风建设(之三)】战疫有你——记抗疫中的牡医红旗医院神经内科


2022年3月28日以来,牡丹江地区疫情出现波动,对四城区进行区块化管理,牡医红旗医院在第一时间紧急布置,实行闭环管理。
 
作为主要治疗东北部高发疾病的神经内科,在医院领导及3位科室主任的带领下紧急调配科室人员,保证住院患者治疗的同时,加强对神经急诊、缓冲病房的支持,并派出专人支援区域核酸采集的工作,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们团结一心,坚守岗位,没有一丝松懈。
 
如果说医院是抗击疫情的前线,那么门诊就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郭艳芹承担起全体神经科门诊的任务,面临着空前的风险,既要排查、诊查患者,又要做好防护,相比平时任务更重了、条件更艰苦了、压力也更大了,但郭艳芹一直有条不紊的为全科做好排查工作。
 
春雨的不期而至没有阻挡红旗医院神经内科医护成员的坚守,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杨印东冒雨参加核酸采集,天气是最大的考验,哪怕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阴冷的天气也将人冻得瑟瑟发抖,但杨印东迎难而上,规范的动作、专注的眼神,没有丝毫的退缩。
 
在接到医院闭环管理同时,神经内科三病区负责人、副主任赵维纳带了两件随身衣物就赶到科室。2020年全国疫情时,赵维纳第一时间进入红旗医院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抗战在“疫”情一线,用身先士卒树立了榜样。
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罗海龙坚守科室每日查房、保证住院患者正常诊疗,因科室大量人员外出采核酸,罗海龙又承担起了病区出院患者和患者物品的转运工作。
 
神经内科三病区副主任张忠敏一方面在病区看守重患,另一方面负责急诊介入手术,并完成1例取栓+支架介入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医生焦杨、刘大年、李超在神经急诊充当着一线卫士。他们克服防护难、感染风险大的困难,一次次妥善做好患者排查和诊断。因条件的局限性,他们晚上就将两张诊床拼凑在一起凑和睡一觉。医生曹文慧、贾茜、王振琪驻守在神经缓冲病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第一道关卡保障急诊入院患者的诊疗工作。
 
神经内科一、三病区护士长袁秀梅带领科室护士团队、青年医师柳美菱子承担了区域核酸采集任务。他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取消上下夜班及正常休息,连夜集结,披星戴月,全力以赴投入核酸采集工作中。每次,他们天不亮就赶到核酸采样点集合,由于大多数采样点在室外,队员们虽然穿着厚厚的外套及棉鞋但还冷得瑟瑟发抖,更难忍的是每采完一人,进行手消时酒精挥发带走热量,几个小时下来,手指已冻得僵硬,身体在寒风中微颤。但他们依然标准、熟练操作。为了能保证隔离的居民快点采集完,有时他们放弃了午休,从早忙到深夜。因长时间佩戴手套,有人手出现过敏、脱皮,但大家依旧坚持着,确保完成了“零丢失、零损坏、零差错、零无效”的核酸采集任务。
 

 
疫情下的神经内科有太多感人场景,刚下夜班的神经内科二病区医生孙丽接到医院坚守岗位的通知后,毅然决然的留在科室内,为患者及家属做好了各项防护工作。与此同时,接到通知的毕鹏翔、董妍、徐建馨等医生也纷纷带上换洗衣物行李,第一时间来到科室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停工不停学。医生徐庆、徐丹虽隔离在家,但为保证在校隔离研究生的学习,她们梳理教学任务,加班加点备课。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反复录课,常常“线上一小时,线下十小时”。她们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带领学生们文献抄读,提升学生的研能力水平。为保证研究生复试顺利进行,神经内科各主任协调专家组利用线上网络完成了20多名研究生的专业课、外语、技能操作等方面的复试考核。
    
为探索建立认知障碍疾病专科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服务团队,集中力量实施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基本诊断与治疗技能水平,更好地为区域内认知障碍患者提供全方位、均质化的认知诊疗服务,在副院长尹昌浩的带领下,高级认知中心申请启动会在疫情下如期在线上举行。徐庆副主任医师及徐丹主治医师积极准备高级认知中心材料和申报工作,满分100分的评分细则,我们取得了80多分的骄人成绩。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全体医护成员团结一致,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凭着过硬的技术、丰硕的科研成果、优质的社会服务、良好的信誉,发挥头雁的专科优势,一次又一次发挥着光和热。
 
疫情之下的神经内科是医院众多临床科室的一个缩影,大家同心战疫,用医者责任保护着一方平安。